目前分類:我讀故我在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更多有關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的事情

孤獨及其所創造的

by Paul Auster

 

 

Paul Auster 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作者。 
這本書我2011年書展時就買了,直到現在才拿來讀。這本書作者的寫作手法跟微物之神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是情節),都有一粒沙一世界般的奧妙。沒有像微物之神那麼樣地充滿華麗詞藻的推砌與細膩雕琢,比較平實文字敘述讓我比閱讀微物之神時更能體會到作者想闡述想表達的意念。是一本看完之後需要好好思考與自己獨處的書,說不出給了我什麼樣的大道理但是卻震撼了我的小宇宙,產生無法言喻的感動 。也可能是我常常花太多時間在與自己獨處所以有容易有共鳴吧。 
這時候很恨自己的對語言文字地操控能力這麼差,無法在將閱讀這本書時所激盪出來電光火石的想法確切的表達並文字化…但是我今早終於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就是分享給妳。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hantom

A Harry Hole Thriller

 Jo Nesbo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Redeemer

Although the Devil's star does not raise me too much impression but the Snowman which I found that Jo Nesbo's writing skills and the way he tells a suspicious fiction advanced a lot! He really nailed it and caught the readers’ full attention on Harry Hole's series.  Jo Nebo really surprised me and re-raised my admiration for his works after I finished reading The Snowman. 

But I can't understand Taiwanese publisher's logic. They published the Snowma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right after The Devil's star but skips The Redeemer!! 

While reading The Snowman in Chinese version, I found that two of my favorite characters no longer existed in continuous series. It killed me and made me eager to know what exactly happened to them between The Snowman and the Devil's Star. And why on earth the Taiwanese publisher skips The Redeemer? Out of great eager to find out what happened to those two characters, I booked The Redeemer online and waited for over 3 weeks transportation from UK; I finally got closer to the truth of Halvorsen and the boss. Then I started to read the crime fiction in English for the first time. 

If there is no necessary I always avoid to read in English. But Jo Nesbo's work piece really forces me to make exceptions! Even if reading The Redeemer in English, I still can sense more and more tension shown in plots and sometimes so I am addicted deeply into the plot twists that Jo Nesbo played with. It seems that Jo Nesbo is showing off his writing technique by putting so many twist plot in the story. And I am not shame to admit that I totally felt for it.

Just when I finished the chapter 34 and thought the whole story was about to come to the end and the truth of Halvorsen's death had had resolved. Then Jo Nesbo threw another bomb in the final chapter to reverse the unsolved smuggling case throughout the previous Harry Hole series in Oslo.

Jo Nesbo really knows how to tell a suspicious fiction intensively absorbing readers' attention.  The redeemer is my favorite Harry Hole series by far, and now I am totally obsessed with Harry Hole's series and Jo Nesbo's fascinating work pieces.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魔鬼的法則

奈斯博作品集3

作者尤.奈斯博林立仁 (譯者), 奈斯博作品集 (系列編輯)

 
 

沒有期待中的好看...sign...

最好看的還是第一部曲 <<知更鳥的賭注>> (當然跟千禧3部曲 還是無法比擬)

會努力把尤.奈斯博的奧斯陸三部曲追完的原因:

1. 第一部太好看了,一個討喜的角色逝去讓人震撼,更讓人想知道三部曲後主謀的下場會如何!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落地
落地

這次我看的第一本哈金的短篇小說

可能對於哈金高知名度與多產暢銷歷史有著過多的期待,覺得哈金筆下的美國的華裔第二代移民的描寫很多都只友寫道表象但是卻有沒搔到癢處不太痛快。
可能是前不久才看了印裔美籍作家鍾芭‧拉希利的『陌生的土地』同樣是描寫第二代移民在美國的短篇小說集但是後者卻顯得深沉且讓人印象深刻甚或到感同身受的境地。

儘管如此『落地』依舊是本很好看的書,每則段落篇章都充滿了American dream的夢幻但是書中人物能確切完成夢想的又有幾人呢。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憶我曾經悠遊過住過的不同國家 想著我一直無法穩固的歸屬感
不知道是不是曾經有過看似自由其實漂流的生,這本書讀來讓我特別有感觸

引起我內心深處的共鳴‧似乎不管我走到哪片土地去居住去求學去工作或是生活那塊土地對我而言都是unaccustomed earth. 儘管是在我成長的原生家庭裡,也因為很早離家而疏離...

書中將旅外移民以及移民第二代的心理層面與外在大環境層面的矛盾困惑與各種情感上的不安定藉著一篇篇的短篇小說深刻的描寫而讓人感受到緊繃的張力且無奈感。(對於經年旅外的遊子,我想應該相當容易感同身受)

沒有傻狗血的故事鋪成,只有看似含蓄的吶喊與掙扎是低調但卻深沉的抗拒到妥協‧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咖啡地圖 

 

 

這本書算是我開始嚮往歐洲學習歐語愛上咖啡館與咖啡的啟蒙吧

高中自圖書館借到這本書的前版之後,就愛不釋手了

精美的印刷,攝影師作者的奇幻咖啡廳取角,淡淡的文字敘述著這些古老悠久咖啡廳的歷史或是屏除那咖啡廳的歷史與裝潢只著筆在當下喝咖啡的氛圍與場景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書展特價時把黑眼圈系列I荒原之書 &II海之書一起購入

看完I荒原之書後覺得奇幻小說不是很對我的胃,雖然我當初是被故事中的故事類似101夜敘述的手法所吸引而買下這系列。但是初時讀起來有些窒礙無法一氣呵成順暢讀完的感覺。讀完之後覺得也許這一類的奇幻文不是很對我的胃,對於書架上的黑眼圈II海之書就一直擱著沒去讀。

有一天在低溫陰雨綿綿無法出門的日子裡,我隨手拿起了海之書隨便讀,沒想到就很輕易的栽進去黑眼圈女孩與蘇丹王子的故事的故事的故事...了。 之前讀第一集的窒礙感不見了反而有如倒吃甘蔗般,愈讀愈過癮愈讀愈無法放下,現在想回去複習I荒源之書。

被詛咒的孤兒女孩眼皮上有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古老的故事所以眼睛遠遠看就像深深的黑眼圈。沒有人敢靠近女孩只有蘇丹王子喜歡與他相處並聽她說 故事。等眼皮上的故事說完後將有精靈來對女孩做最後的審判。

黑眼圈女孩說著眼皮上的故事來破除魔咒,她故事裡的主人翁又各自有著自己的故事而在他們故事裡的人物也有著不一樣的故事。就這麼樣故事接著故事一個個不同的經歷與過去彼此牽連著超越時空又與更多人物的命運彼此牽引交錯著。一個生命開啟了一個新的旅程新的故事讀到後來卻又與先前的故事相呼應著,環環相扣著。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步行書

More about 步行書

 

遣唐史 P75

定居的人對旅人託以放浪漫的想像,旅人也同樣需要定居的人,需要等候者,需要被百轉千迴地想念。

感想: 我想這就是我旅行的意義了吧,我需要遠離我在乎的人們讓自己知道我有多麼的需要他們對我的在意。

這些古代的旅人,沒有飛機和火車,他的旅行的世界比現在更廣大,更被未知所覆蓋。離別像是眼見對方被廣闊無邊的空間吸收了。音信與歸期同樣杳杳,於是懸念就這樣抽絲生長了起來

感想: 即使是在交通脈絡如此密集普遍、網際網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濃縮了所有空間與時間的距離...離別這種事依舊是讓人無法抑止思念的蔓延與懸念的抽長。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麥田捕手

從學生時代我就在不同書局站著看完過不同刷版的《麥田捕手》,我很喜歡卻從未買過...因為裡面太多"他媽的"文字讓我不懂我怎麼會喜歡這本書...但是這本書還真是他喵的好看呀~
終於,為了哀悼這位在2010/1/27去世的作者,我終於買了這本書並飛快且仔細地閱讀完。
現在再讀一次,依舊覺的很好看;霍爾頓這孩子怎麼有這麼多的『他媽的』的抱怨與思想呢? 作者真強!

有此一說
「每十位殺人犯、憤世嫉俗的青少年中有九位喜愛麥田捕手。」
「百分之五十的殺人犯讀過麥田捕手。」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巴黎晃遊者


2006年讀了一些忘了因何原因而中斷,最近重新細讀了一次

果然內容如書名般 沒有一定的章法,作者完完全全隨自己喜好帶領著讀者在巴黎的小巷弄與特定城區裡漫遊著。

漫遊路線所經過的城區都有其非凡的特點不是一般觀光旅遊書中所能得知的特別資訊,例如哪些法國當代文學家、藝術工作者等的故居或是文人學者們喜愛聚集辯論的小酒館或咖啡廳。

因為作者是以美國人長久居住於巴黎的觀點來寫,所以所介紹的城區都是巴黎融合多樣宗教文化的區域,讓我們認知巴黎對異文化的兼容並蓄與對異國人的高接受度。

關於美國人與法國人對於黑人的接納度與描寫讓我大受感動,認識了巴黎的另一面。當然作者也列舉了很多當代在美國不受重視有志難伸的藝術工作者(作家音樂家 演員等)在法國的受歡迎程度以及如何的意氣風發 ,等的敘述,是我覺得相當有趣的地方。更進而覺得每個國家對於藝術的接納度的確很不一樣。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揮灑烈愛

Frida Kahlo是我極喜愛的畫家之ㄧ

我已經分不清楚我是因為受到她畫強大的渲染力還是因為她不凡且勇於熱愛生命而被吸引。她本身的生平她在畫裡所傳達的痛苦忠於自我不妥協的風格是如此的強大且引人入勝以致於沒有一本關於她的傳記性書籍能完美順暢的記錄下來...儘管如此讀完之後我依舊受到了強大的震撼。

這是我讀的第二本關於Frida Kahlo的傳記,第一本是早在電影"揮灑烈愛"出現前自學校圖書館看的"女畫家卡羅傳奇"。當時就深深被她情感豐富的藝術家的性情以及比小說或是任何電 影都充滿戲劇張力的生平所震撼。她的畫作,是樸素筆法融合強烈墨西哥文化風格以及個人情感的;充滿著詭譎的分為明亮的色彩卻隱隱含著讓人不舒服的氣息卻又 充滿張力讓你無法移開雙眼也漸漸感受到她在作畫那當下想傳達的情感。

大概真的就是因為她本身的故事以及作品都太過於攝人心弦,才會讓我覺得不管是"揮灑烈愛"或是"女畫家卡羅傳奇"都無法將她的生平描寫地傳神。

雖然"揮灑烈愛"書皮上以及書本封面都說明是電影"揮灑烈愛"的原著,但細細研讀完整本後我個人覺得電影拍的情節比較偏向"女畫家卡羅傳奇"裡所描述的 Frida Kahlo的生平。而"揮灑烈愛"這本書則不是傳記式小說而是紀錄性質的傳記。就像看紀錄片一樣,引用大量FRIDA與其親友間往來的書信,引用 Frida摯友們的日記關於Feida的描述或是口述。於是我們可以看出從不同的朋友眼中所認識的不同層面的Frida,對於很多FRIDA自己誇大事實 的描述也能忠實呈現但依舊讓讀者了解事實以及傳奇女畫家本身剛烈性情所產生多方矛盾面。

這樣的矛盾只會讓我覺得若不是性格如此剛強、自負、自戀又充滿強烈個人色彩的一個人不會創造出如此充滿生命力與個人情感的作品。

她傳奇的一生令人動容。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偷書賊
 

如果可以選四顆半的話,我會給它四顆半的星‧‧‧(剩下半顆星是因為我希望故事可以有再更流暢)

 

這本書裡括了我會感興趣的議題當作故事主軸,愛唸書的主人翁如何用文字與書籍緩和那戰爭紛亂的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猶太人遭受到迫害的背景‧‧‧等,都是我會吸引我的梗。

一開始很不適應一個感性的死神(以死神來說他真的算是感情豐沛的吧)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敘述整個故事;還時時不停在書的一開始或是中間某幾個章節讓死神率先爆雷(作者自己的雷也算的話)讓我還沒翻到後面就知道哪些人物們最後會有先怎麼樣的結局。看到後來也漸漸被這樣的敘述型態給牽引了,即使已知道某些角色的結局依舊會讓你想循線繼續讀下去;到適當的章節時作者自會適時的補充更細膩的文字。

對於裡面猶太人與莉賽爾所發展出來的情誼以及最後猶太人送給莉賽兒的禮物更是令人動容。作者很有創意的在這段敘述裡加上了繪圖以及手寫字,讓整個故事更立體。這是全書我最喜歡的安排了吧。

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文字亦然,既可豐富生命卻也可以傷人至深
文字所延伸出來的所有思想、觀念、詩詞等書籍,不旦幫助了人們思考讓知識或是歷史得到了傳承並藉由書籍讓每一位閱讀者的生命都得到更深更廣的延展;更是可以用來宣揚理念並進一步被用來當成控制群眾滿足自己慾望的工具。(如果文字的產生者意圖不軌)文字可以發揮的引響力很大很大,不然也不會有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歷史事件了。莉賽爾深深的感受到這一點,她的生命因為識字與閱讀與週遭的人發展出更深的情誼也讓她的生命更加豐富有意義,但是她所處的戰亂且嚴重種族迫害的世界的最主要肇因也是透過文字來傳播的呀!於是乎她在自己的書中說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玫瑰的名字

2006年買了這本知名的書
中間翻了幾次 每次都進行到第1/3後 就放棄 無法繼續翻閱下去
每隔一段時間卻又不死心要拿出來從頭開始...

也許是我對他有錯誤的期待吧...這不是一本懸疑推理的書呀
裡面夾雜了非常大量的且複雜的14世紀的宗教紛爭
對於不了解宗教歷史、熟讀聖經書、了解聖經人物聖經故事以及精通14世記歷史的人
玫瑰的名字實在是相當難以順暢閱讀的一本書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飢餓遊戲

 

第一次翻這本書時是在某家金石堂等朋友打發時間
它就擺在暢銷書的書架上 又是已拆封的所以拿來順手翻翻
當時只翻了不到一百頁在友人出現後就放下了

後來特地到誠品去想找找伊坂幸太郎的書~看到這本書又被擺到最顯眼處了
忍不住又順手翻到上次沒看完的地方...居然不爭氣的又栽了進去了
接到朋友取消約會的電話後,更像是吃了定心丸一鼓作氣地把書看完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非普通讀者

趁著博客來66折很開心的買下這本書
這本書出乎我意料的輕薄~怎麼那麼貴呀~
但是卻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書~將晚年才了解閱讀樂趣的女王描寫的微妙微俏
一直以來我一直覺得喜愛閱讀 是件很個人 又有點封閉且孤獨的事
但是若是有機會可以讀到自己真心喜愛的作品
難免會希望有人可以分享討論
我覺得女王很幸運在一開始就有諾曼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引領她進入閱讀的世界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re about 天使遊戲

 

說實話當初看完『風之影』後並未得到我所預期到的感動與震撼。可能是因為已知對這本書的太多正面書評所以有了過多的期許吧。儘管如此我還是將天使遊戲入手,並且並無抱太多期待。只是單純的想知道『遺忘書之墓』又可以繼續牽引出什麼樣的故事‧‧‧

意外地,我很喜歡天使遊戲!!


薩豐的兩本作品,『風之影』以及『天使遊戲』的主人翁都是愛書且熱愛閱讀的人。後者的主人翁更是個賦予文字靈魂與生命力的作家!承襲『風之影』的風格,
印象中總是艷陽高照的巴塞隆納在薩豐筆下又繼續成了陰鬱灰濛濛的城市;在陽光不會觸擊到的角落甚或就在陽光底下有不知多少傷心事發生著。總是有不堪的秘密伴隨著恐懼隱藏著。 薩豐逐漸建立起一個略帶驚悚的魔幻國度。

隨著馬汀自17歲成長到28歲, 第一人稱的故事敘述口吻也轉變的恰到好處;從對未來沒有想太多單純熱愛閱讀的慘澹少年成長到深沉的暢銷作家。伊莎貝拉的出現更為這個故事注入一股活力的泉 源!鮮明跳脫的個性,顯現出薩風對於人物個性的描寫角色的安排明顯比『風之影』更加純熟!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