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_小封+書腰.jpg

書名:倖存者 (Survivor)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 (Chuck Palahniuk)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11年07月19日

 

這不是一本很容易讀上手的小說,必須耐著性子慢慢往下讀下去才會漸漸被其故事情節所吸引。就像當年看《鬥陣俱樂部》一樣,開頭總是要沉住氣,告訴自己不要急躁要耐心讀下去,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將自身融入角色,融入整個故事情節中而漸漸不可自拔了。《倖存者》與《鬥陣俱樂部》是以完全迥異的題材構成的小說,但是其中依舊可以輕易看出作者在這兩本作品中雷同的敘事手法,極盡對現代社會的激烈諷刺,沒有警世的說教卻在閱讀完後都帶給讀者對我們所生活習以為常的日常現象更深沉的反思。

我不是恰克的信徒,我承認當年的《鬥陣俱樂部》給了我不小的震撼而且驚異地發現我很喜歡這樣的故事基調。開始讀《倖存者》之前,我就已經被書介所揭露的些許情節勾起了強烈的好奇心。一個迷戀自殺的封閉的宗教團體、教徒集體自殺後的少數倖存者、雙胞胎中因晚生幾分鐘而無法成為長子的譚德成了組織裡沒有地位的侍奉者。他的人生價值是建立在奉行教義為共同體賺錢,卻漸漸成了該宗教的唯一的倖存者進而搖身變成有權威性可以呼風喚雨召喚奇蹟的宗教領袖...書介只提到此...就足夠吸引人了。許多可以供作者用力發揮、強烈吸引讀者目光的爭議性主題幾乎都囊括在內了。但是我真正拿到書翻開第一頁後,才了解到恰克這次所要講的故事比書介更加複雜而曲折。

在封閉的宗教組織生活時,譚德是滿足的。幸福對他而言是小麥烤成的麵包;黑暗是沒有星星月亮什麼東西都看不到的夜晚,卻可以想像出任何東西。在信仰之下,沒有哭泣也沒有人擁抱;只是過著不被感情生活苛責的生活。邁入社會後的侍奉者努力在受雇的上流社會家庭裡幫傭,為教會努力賺錢嚴守簡樸的生活教條。突然,集體『脫出』事件發生了。在警方通知之前,所有在外工作的侍奉者們都不知道他們寄給教會的錢其實是給已經過世的教會長老,所寄出給長老的懺悔信也成了也成了社福調查員的研究材料。一直堅守的信仰幻化為無。

譚德並不是在宗教集體脫出事件之後馬上成為舉世矚目的倖存者。他繼續在幫傭的家庭裡低調地工作著,他假裝成生命線電話的輔導人員在夜晚時聆聽苦痛中掙扎的人們的傾訴,並給予他們最後的絕望。他教導衣冠楚楚上流社會的雇主文明的餐桌禮儀、他迷戀死屍、喃喃自語著的清潔秘訣有如強迫症般以及詭異的竊盜癖。他不為任何目的而做這些事,彷彿是生活的一部分。接著遇見了法提莉蒂,即使洽克在書裡沒有明講,在譚德心中她是純潔的化身即使她從事著不道德會遭世人譴責的職業。集體脫出事件發生約十年後,隨著譚德的社福調查員的離奇死亡他『倖存者』的身分才被嗜血的媒體所挖掘出來。靈敏的投機者將他包裝成教義派悲劇中倖存下來的人。原本不起眼、邋遢、鬢髮雜亂、身型微胖的譚德,在眾多藥物與現代科技等人為包裝下成了風度翩翩、神采飛揚、有完美膚色與體態的宗教領袖。他迷失在鎂光燈下,他一邊掙扎地活在自殺壓力的邊緣一邊享受眾人的目光。他聽令於經紀人的安排到處演講,他所認知的城市名僅限於當地的體育館或演講館。他召喚的神蹟為人所稱道,他成名後所處的世界卻局限於極小範圍的機艙、車廂、攝影棚與演講台。以他為名出版的宗教書籍沒有一本是出於他本人的思想,如同他預言的神蹟一樣都不是他真正的能力。他的身體在一次次介入性藥物的副作用之下崩壞,即使他看起來依舊是上鏡的宗教領袖型像。

經紀人:『你的肉體,只是為了讓你的品牌的運動服穿在身上給人看而存在的!』

中樞神經只是為了在聯合國總會上演講而存在的。

心臟只是為了成為白宮晚宴的常客而跳動著。

這些故事發展參雜著譚德自身的喃喃自語,沒有聲嘶力竭的怒吼或是控訴。對這不健全的社會體系、扭曲的價值觀的譏諷與嘲弄依舊一聲聲貫穿全書反覆迴響著。譚德成名後的生活被為了彌補之前做過的應急措施而進行彌補應急措施的應急措施所氾濫著。然而同樣的事情其實以不同的型態在我們的社會組織或是經濟體系裡反覆地發生著。例如人類為了便利所發展出來的高度科技卻也危害了我們賴以為生的自然環境。而為了彌補這些問題,科學家必須耗費更多的精力與財力來解決自然環境破壞的問題。

譚德一生中都在追求著可以告訴他應該怎麼做的他人。家人、教會、雇主、經紀人、他哥哥以至於法提莉蒂。他的心靈未曾獲得真正的自由。沒有了信仰他依舊仰賴他人的指令而生活著,他的信仰其實沒有消失只是以不同形式轉化了。然而可以解決此困境的沒有別人只有他自己。讀到他如此深刻的奴性實在是令人充滿感傷。

他掙脫了嗎? 他獲得真正的自由了嗎?

現世中的我們不也為了他人的期待或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價值觀而盲目地汲汲營營卻忽略了本心? 我們每個人體內是否都存在著一部分譚德的奴性呀?一思及此,讓我不禁汗涔涔。

《倖存者》一書裡所要傳達的訊息太多太多了,然而我資質駑鈍所能表達出來的卻是如此淺薄。本書不容易讀卻容易讓人一讀下去無法自拔,不知不覺被故事內容牢牢地吸住,心情也會跟著被富含譏諷盲目媚俗的現代社會現象而感到沉重。心得不容易寫,總是被激發出太多想法在腦海裡卻無法化為通順文字。只有細細品讀本書的人才可以了解其箇中滋味吧。

  

謝謝小柚子與尖端出版社提供如此棒的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